啬园,即清末状元、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墓园。位于南通市城区东南7公里处,为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11年(公元1922年),张謇确定在南郊陆洪闸附近的袁保圩营建墓地。他亲自在此选地5.3公顷,1923年底开始建园造圹,同时在圹旁广植树木。主要栽植有大龙柏、日本地柏、雪松、台湾杉、缨珞柏、香樟、池杉、枸骨等名贵树木,这些树木大多由张謇的国外朋友和亲友所赠。今树木长势高大旺盛,绿树成荫。1926年8月24日,张謇先生病逝,同年11月1日出殡,葬于此园。因张謇号“啬庵”,故旧称“啬公墓”。1935年,其子张孝若亡故,归葬于张謇墓东侧。
张謇墓茔居全园中心轴线北端。墓的东南畔为“张氏飨堂”,此堂建于1927年,四合院式房舍,后毗连一八角亭,计380平方米。青砖粉墙,瓦格围墙,开月洞门进出。堂内曾陈列张謇画像、各界人士祭奠的诗文、书法、挽联等。二OOO年七月,飨堂重新进行了修缮和布置。进月洞门,迎面为飨堂的正堂,堂前上方挂有南通市委书记周福元题写为“勋望千秋”的匾额。廊柱上挂有“导教育实业先河三十载中华溯开创,出经术文章餘绪一万言举国系安危”柱联;堂内正中挂有张謇先生像片,照片上方为胡子昂书写的“万古流芳”匾额,旁柱挂对联一付“勋名事业永流人间,经济文章大魁天下”。正堂内主要陈列有张謇多时期照片及家庭成员合影、张謇的住宅、别墅照片。正堂后是东西两厢房,东西厢房分别布置有张謇与各界名人的合影及家书等照片。后房及八角亭内陈设有张謇遗物其生前所用全套家具等。
墓园的中部,飨堂右侧是“憩厅”,为张氏后人所建,面积127.37平方米。1956年落成时,郭沫若曾题写“张季直先生纪念馆”匾额相赠,此匾在“文革”中佚落。如今,啬园将此厅辟为专室,以珍贵的历史图片扼要地展示张謇奋斗的一生,因为贯穿张謇一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
张謇墓前,“憩厅”后横一小溪。因张謇生前喜爱养鹤,故溪西小池内雕塑着几只形态各异的白鹤,距鹤雕不远的水榭,称为“松鹤轩”,出轩北登假山,上有“碧云亭”,登亭环顾,可纵览全园景色。溪东建有“望鹤亭”。
自1926年建成至解放初,张謇墓园一直由张氏家人管理。1956年,张謇墓园交由国家管理,1958年5月由张氏家属提议改名为“南郊公园”。1966年“文革”开始,张謇父子墓茔、墓阙遭受破坏,张謇铜像被毁,园内其它设施也损坏严重。
1976年开始,南通市人民政府先后三次征地扩园,修筑景点,现啬园总面积达11.68公顷。1983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在原地重建了张謇父子墓茔、墓阙。1985年复立张謇铜像,并改称“啬园”。
啬园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园,现有各类树木59科140种计万余株。这里不仅有常见的花卉、树木,还有稀罕的日本柳杉、百年龙柏等名贵树木;不仅有蒙蒙如茵的草坪,还有青翠蔽天的竹园;不仅有现代风格的水榭轩阁,也有古典、质朴的茅亭、竹亭和引人入胜的牡丹芍药百花园。园内东南隅,建有“鱼乐廊”,这里溪水清澈,游鱼可数,上有曲折迂回的小桥沟通,与南侧形若游艇的“环溪映山楼”隔水相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使许多游人流连忘返,也使张謇墓园显得更加肃穆庄严。
今日啬园,张謇墓茔端庄肃穆,塑像巍然高矗,佳木成荫,环境雅静,是人们瞻仰和纪念张謇先生的最佳处,也是南通市不可多得的绿色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