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库存成效明显。坚持综合施策、因城施策,市房管与相关部门整体联动,积极推动国家相关政策及时落地,出台了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提出了八项重要举措,并强化了政策研究和储备,开展差别化、精准化去库存。市场产销两旺,结构趋于优化,市场运行健康。
(二)棚改实现先建后征。相关经验省内推广,新华日报以“不忘初心谋棚改,继续前进开新局”专版报道。我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经省住建厅批准为“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目前正在公示。一是强化项目推进。加强了安置房项目的组织推进,市区年内竣工交付安置房面积487.3万平方米,安置2.2万户,圆满完成市人大提出的“到2016年末实现异地安置先建后征”目标。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全年争取棚改配套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3.1亿元,其中市区1.5亿元(不含通州区),居全省第二。积极顺应棚改融资向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转变,获批全国农发行系统棚改单体规模最大单120亿元,邮储银行30亿元。承担的住建部《农发行棚改贷款政策与实践研究》课题顺利结题,我市棚改融资模式被住建部和农发行总行在全国推广推动。三是深化多元安置。出台《市区棚改货币化安置实施意见》,在确保动迁户至少有一套住房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南通特色的“直接货币补偿、剩余面积回购、搭建选购平台、政府购买安置”棚改货币化安置模式。各县(市)结合去库存、防风险,积极推进了棚改货币化安置,如海安县搭建棚改购房服务平台,组织居民自主购买商品房作为安置房,共成交6356套,占全年销售量的64.56%。四是深化依法征收。加强了“三城同创”涉迁项目和城建重点考核项目的指导服务,市区(含通州)全年完成动迁面积274.47万㎡,涉及民居11405户,225.62万㎡,非居512户,48.85万㎡。征收行业连续三年保持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零投诉。
(三)物业管理提档升级。贯彻落实市主要领导关于“把物管工作做成民心工程”的批示,在体制机制、日常监管、破解难题、行业引领等方面加强探索,《中国建设报》、《中国物业管理》专题介绍南通做法。深入开展了“物业管理提升年”活动,“421”物管小区检查、资质批后监管、项目经理考评、物业企业“红黑榜”信用评价形成机制,并做到长效常态。组织市区物业管理百日会战,在行政层面实施“四项联动”,在企业层面开展“六比六争”,打造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选树培育了“物管样板小区、优秀物业服务企业,综合执法进小区”等六类典型予以推广,推进“法治物管、透明物管、和谐物管、智慧物管”,提高了物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五)房屋安全得到加强。建立了市区危房解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市区危房解危工作意见》基础上,推动出台了实施办法(试行),牵头各区对市区老楼危楼安全进行排查、评估和鉴定,共排查1.58万余幢,明确了解危重点区域,编制了市区危房解危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阶段性目标,建立了交办、催办、督办机制。目前,正指导督促各区按年度解危计划实施解危,组建了市区房屋安全评估专家库,提升了排查质量和分类处置水平;与上海博彦科技合作开发市区房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夯实了工作基础。
(六)民生实事全面落实。纳入省“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考核评价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继续保持全省第三。市区住房保障做到“应保尽保”,且实现当年申请,当年保障。全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7930套、基本建成37383套,分别占省定目标的107.8%,133.8%,提前并超额完成任务。配合做好全省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异地审计工作和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中涉及公共租赁住房的专项督查,港闸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启东等部分地区通过预安置提高了公租房使用效率;推动崇川区、港闸区限价房等保障性剩余房源划转为商品住房出售,用于缓解市场房源短缺,平抑房价、取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