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401号建议的答复(关于高质量推进老镇区建设改造的建议)
来源: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4-09-04 14:47 累计次数: 字体:[ ]

曹苏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进老镇区建设改造”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市高质量推进老镇区建设改造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我们将充分采纳。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节点,其建设发展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市经过数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老镇区整体并入行政村或社区管理,但大部分老镇区仍发挥着辐射、服务周边群众的作用,仍然承担着周边群众购买生产生活物资、就医、上学、餐饮等多方面功能,但正如您所说,部分老镇区有效投入不足、日常管理不到位,基础设施陈旧、“店外店”普遍、存在私搭乱建等现象,我们将在充分采纳您的建议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合理制定规划

督促各县(市、区)开展调查研究,对老镇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分析老镇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老镇区的特色和优势,制定老镇区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实事求是,充分考虑现状、未来发展需求、以及“三区三线”要求等因素,分类确定老镇区发展规模,并制定更新计划,督促房屋产权人(使用人)有序推进危旧房屋整治,不断改善老镇区整体风貌。

二、深入开展被撤并乡镇集镇区整治

紧紧围绕“三整治、两提升、一规范”重点要求,即“整治生活垃圾、整治黑臭水体、整治脏乱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规范日常管理”,整合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编制专项整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优先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18年以来,全市共整治24个省级被撤并乡镇集镇区项目,海安市丁所、北凌等成为被撤并乡镇集镇区整治典型样板。

三、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建立健全“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动保洁市场化。组织各地各部门每月17日围绕“四清一治一改”开展村庄清洁活动,突出村民参与的主体地位。建立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科研院所等人员组成的督查队伍,常态化组织开展“四不两直”暗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2023年以来已开展督查13轮,全市79个乡镇(涉农街道)已全覆盖,共交办2000余件,整改率达95%以上,切实提升老镇区人居环境水平。

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今年我市编印了《南通市2024年度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提出“优化城镇化格局形态”,明确了各地各部门责任分工,统筹做好工作推进。下一步将督促各县(市、区)根据老镇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明确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结合老镇区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等因素,确定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加强老镇区交通、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老镇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老镇区功能。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不断加强属地乡镇(街道)在老镇区管理中机构、人员、经费等各方面保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增强乡镇建设局、城管队等机构力量,有序整治违法建设、违章搭建、“店外店”等行为,加强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环境保洁等经费保障,维护各类设施良好运转,保证老镇区整治工作长效性。引导老镇区及周围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老镇区管理和维护,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环境。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随时提出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们不断地改进工作。

南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