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造价管理服务城建 > 造价论坛

从审计角度看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对市政项目结算的作用

来源: 南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 发布时间:2022-07-05 字体:[ ]

从审计角度看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对市政项目结算的作用

南通通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沈世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的建设也随之快速地发展。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是政府投资,关系民生的工程,不仅初始投资成本巨大,而且工程完工后所有工程维护费用都需政府支出。政府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规范,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工程造价是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和环境目标达成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如何从源头做到工程资金的合理投入,规范工程资金的使用过程,达到项目既定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对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目前绝大多数政府投资项目大多采用前期的代理招标和后期的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分别给不同单位来完成的模式,过程中质量控制依靠于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施工单位自身的自觉性、监理管控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等,绝大多数隐蔽工程在最终结算审计时已无法看到,因此工程的结算审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表面工程”的审计。在大量的市政工程的结算审计中,对各种已建成的道路、景观铺装进行钻孔取样测量已成行业共识,但大多数审计人员发现了这一点的bug。例如由于中粗砂、砼等大宗材料的材料价格飞速上涨,管道基础价格在排水管道中的占比一度超过排水管道本身,因此排水管道基础也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集中地,审计人员对已铺设完成的管道进行反开挖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随着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类似行为也越来越多,但这种做法真的科学吗?值得商榷!

首先,建设单位并不一定乐意让审计人员这样做,虽然这一行为有可能给他们节约一定的项目投资,但是刚建成的道路还没怎么投入使用,就平白无故因为审核的需要,在中间开了N个洞,沥青道路可能还好,如果是压纹砼道路或是景观铺装的话,那可是大大影响质量和观感了,景观本就是偏艺术的工程项目,完成一个项目,本身可能就不太容易,从前期石材颜色、图案、选型的选定、到生产定制都得好好斟酌,施工过程更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发挥其“工匠”精神,才能获得一件像样的“艺术品”,然而这一努力的最终成果,很有可能因审核结算工作的到来而功亏一篑。

其二,设计人员在设计道路结构层厚度、管道砂基础,都是根据设计规范、使用要求、现场地质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得出的结果,擅自改变结构层厚度、管道基础材料,势必会导致产品的使用寿命达不到预定的使用年限,后期再进行修修补补,增加维保费用不说,可能还会影响交通安全出行及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等。

其三,频繁地对隐蔽工程的开挖取样等工作,势必也会严重增加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使得审计风险不可控,对于一些不配合的施工单位,在结算审核对账的过程中矛盾频出,不利于结算审计工作的完成。此外,由于审计存在初审、复审,有的甚至有三审,核减额与收入直接挂钩,复审超过一定比例,初审所做的事情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往往初审的单位就会下大力气进行核减,对隐蔽工程的取样手法也是层出不穷,进一步加剧了审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矛盾和对立,此类情况严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完成。

结算审计真的有必要对隐蔽工程进行破坏性取样吗?质量问题本来就应该是施工各主体方该担负起的责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施工方、监理方、业主方虽履行职责,但最后因为对工程完成程度的不确认,而把所有责任却落到了审计这方,无端增加审计的难度,让审计单位来兜底,显然是极其不合理的。

再例如,市政绿化工程结算审计往往是在五方移交单(即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接管单位、市政绿化处等)签订确认后进行的,按理说移交多少工程量,即确认多少工程量,也应为审定数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第三方审计单位在对此类绿化工程进行审计时,会对乔灌木苗木数量予以重新清点,对小苗、绿篱、花卉、草坪面积等予以重新测量,对乔木胸径、灌木地径、小苗高度、蓬径、花卉密度等分别予以重新测量、计算,特别是对小苗花卉密度予以确认时,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此一套“工序”下来,导致本就工作量巨大的审计工作“雪上加霜”,在人力物力上也是一种浪费。再加上,绿化审计工作是在养护工作完成移交给接管单位后的才进行的,移交之后的现场情况已不属于施工单位“管辖范围”,所以这个时候审计单位去踏勘现场清点时,会发现现场的状况已和当初移交时大相径庭,审计单位要是按照现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扣减时,施工单位确实很难予以认可。在老城区小区绿化改造时,我们就碰到类似的情况,项目审计拖至4年都无法推进。

综上所述,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在市政工程项目中体现的尤为重要。以我之见,现场实际施工的时候,施工方、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严格把握工程质量关,跟踪审计人员实施做好隐蔽工程的记录(包括影像和数据),现场与施工图纸不一致的地方随时标注于图纸上,特别注意所用的材质、厚度等是否符合要求,结算审计时一目了然,就无需对隐蔽项目进行开挖,更无需对工程完成程度和质量有所怀疑,只需对现有送审资料,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就行,避免了对已完成工程的破坏,也加快了审计进程,减轻了审核人员的压力,也为后面的二审及终审人员提供了完整的实际资料,无需再去搞破坏性的挖掘地工作,为工程的完整性和造价的合理性奠定基础,使我们的政府投资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